变色龙养什么品种?

空嘉涵空嘉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所有变色龙都是变色龙亚科(Chamaeleoninae)的成员。 然而变色龙并不是一个物种(genus),而是一个超级物种(super genus),由一系列近亲物种组成的类群。要列举的话,至少包括以下这些属: (C. chameleo complex;其中C代表变色龙[Chameleon]) (C. elegans complex ) (C. japonicus complex) (C. calabarensis species group) (C. longipes complex) (C. niger species group) (C. schmidti complex或C. tigrinus species group) 最后,这些属划分出来只是基于形态学的特征,缺乏深入的基因组、基因表达分析等“证据”。所以,除了遗传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以外的人讨论这些分支分类的研究人员其实都算是门外汉或者伪爱好者。 所以,严格来说,我们并不能说哪个是父系母系什么的,哪个是后代。我们只能说某个属的某个物种X是另一个属的另一个物种Y的祖先之类。 如果一定要按某几个特征来定义某个物种或者说种的话,那唯一的标准就是分布范围了——在一个地理区域大量存在并且没有明显竞争对手的,且能够独立繁殖的,我们就称之为某一个物种。相反,如果一个地理区域只有非常少的个体,而且不能排除该物种与其他物种交配的可能性(比如与另一个种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的),则这个物种就被认为是这个超物种的一个变种或者亚种之类的。

至于“颜色”这种特征是不是属于某个物种或者种的定义特征呢?颜色当然属于形态学(morphology)的特征,但是通常我们不把颜色作为区分不同物种的特征。原因有二:

1,同一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颜色变化通常是连续的,而不同种之间颜色差别往往是明显的。根据颜色无法准确区分雌雄或者雌雄难辨,而性别的鉴定在动物分类中是很重要的。

2,自然界有很多种动物其体色会随环境改变。如果将这种颜色的改变归结于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归因是武断的。同样的,自然选择使得某些基因变异更容易积累,而这种基因又往往影响颜色等表面形状,这样就把颜色改变了的生物归到了同一个物种。例如,很多鸟类下蛋的时候为了防止小鸡自己出去找食物而把蛋黄吃掉,因此腹部羽毛的颜色就会变暗。刚出壳的小鸟看到妈妈后就会跟着妈妈走,因此刚出壳的幼鸟腹部绒毛颜色仍然是深色的。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颜色有没有成为定义物种的特征,我们仍然经常会提到某个物种是什么什么颜色。这时候我们的意思其实是说,由于遗传基础相同,该物种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颜色。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全都是同一个物种。

卞远卞远优质答主

变色龙品种有二十多种,它们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南部和新加坡这些地方,大部分变色龙以各种昆虫作为食物。变色龙的变色能力是出名的,它之所以能够变色,主要是因为皮肤的特殊构造,体表有许多色素细胞,当神经向细胞发出改变颜色的信息时,细胞内的色素会分散或集中使体色发生变化。

在所有的变色龙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科莫多巨蜥,它是变色龙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的个体体长可达3米多,重达150公斤。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上,它不仅能够像其它变色龙一样改变体色,而且还擅长爬树、游泳,在陆地上奔跑速度也很快,“巨蜥”一名充分体现了它的强大。

科莫多巨蜥通常以动物尸体、野猪、鹿、水牛等生物为食,有时甚至袭击人类。它们通过舌头上的嗅觉受体寻找食物,在找到目标后会悄悄跟踪猎物,当距离接近时便立刻发起进攻。由于科莫多巨蜥的唾液中含有多种有毒微生物,它们常常在咬伤猎物后等待伤口恶化而逐渐死亡,然后才慢慢享受盛宴。因此,对于体格更大的动物,它们需要追击数日才能如愿以偿。

在所有种类变色龙中,最为特别的是叶尾避役,它是唯一没有尾巴的变色龙。由于没有尾巴,当它趴在树木或草丛中时,像极了一片枯叶,因此有了这个名字。叶尾避役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南部,身体略为扁平,在静止时喜欢将身体垂直于枝叶上,头朝下,以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叶尾避役一般在夜间活动,主要以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叶尾避役已成为一个濒危物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