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鸫鸟有哪些品种?
在鸟类分类学上,乌鸫属于雀形目鸫科,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型的鸫类,也叫百舌、黄鹂或青凫等,共有47个亚种。 乌鸫原产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和海拔3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喜欢成群活动,性活泼而大胆,善于飞行且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但大多数时间都在地面活动。 乌鸫的体长一般在26-35厘米之间,翅约19.5厘米,嘴峰长约8厘米,体重为400克左右,雄鸟和雌鸟的外形非常相似,全身主要为黑色,只在翼缘和腹部边缘处有些白色羽毛,尾羽呈黑色并带有淡蓝色光泽,头、颈和背部上方具有黄色、橘黄色的羽柱,且在背部的正中有明显的白色纵纹。
乌鸫的叫声婉转动听,鸣叫时头部微微后仰,两翅不停地扇动,声音圆润、流畅,极具表演天赋,特别是它那转圈的鸣叫更为独特,像是在边唱边跳,令人着迷。 乌鸫的主要食物是有翅昆虫和蠕虫等等,在取食的时候多栖于灌木丛中,当发现目标后会迅速地飞去捕捉,然后返回原处吞食,它们的喙部有力,可以刺穿厚厚的茧和坚硬的外壳,所以捕猎成功率很高。
灰头鸫
灰头鸫栖息于山地、河谷常绿或常绿落叶混交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现于针叶林和高山灌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小而神经质,受惊时多躲藏。繁殖期间主要以步行方式在地上寻找和捕食无脊椎动物,以蚂蚁、昆虫幼虫、蚯蚓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秋季和冬季多栖息在低山和山脚林缘灌丛,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常到靠近林缘水边觅食。
红尾水鸲
红尾水鸲主要以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偶尔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间的红尾水鸲从溪边石块和沙土上,有时也从低干的苔藓和小枝上,取一些小石子、泥土、苔藓和羽毛于沟间筑杯状巢,鸟巢距水深约1米,距沟面约30厘米,筑巢全部由雌鸟承担。筑巢一般经过选巢址、衔石头、衔羽毛、产卵、孵卵、喂雏6个过程。
斑鸫
斑鸫栖息于海拔200-1500米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水塘、河流、沟渠、水田、小溪等水域附近的灌丛、竹丛、草丛、多岩地区及平原耕地和村落、房前屋后、公园和人工林内。也见于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常单独或对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3-5只的小群。性机警而胆怯,善于在地上快速奔跑和在地上跳跃,也能飞,且善于鸣叫,从早到晚不停地鸣叫,鸣声悠扬动听。主要以各种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蝗虫、蚱蜢、甲虫幼虫、蛾类幼虫、蝉和苔藓等为食。繁殖期间多在早晨和黄昏后活动和觅食,常站在小树或灌丛顶端鸣叫。其他时间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和觅食。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蜘蛛、蜗牛等无脊椎动物,也吃苔藓和其它小型脊椎动物。
红胁绣眼鸟
红胁绣眼鸟以小虫和粉蝶的幼虫为主要食物,也吃种子、稻谷等食物。繁殖期间主要以毛虫等昆虫为食,繁殖后期才开始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营杯状巢。通常成对活动。常穿梭于灌丛间及草地,有时单个或3-5个在一起活动,在灌丛的最高层和顶部鸣叫和觅食。性凶猛,有时会驱走其他鸟类。吃各种昆虫以及植物的茎、果、芽、叶、花蜜等。繁殖期为6-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