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腹水会传染人吗?
不会传染给人。 鱼类内脏里的液体称为鱼体腔液(或称腹腔液),由血液、消化腺和肌肉等器官分泌形成,主要作用是保护内脏器官,润滑关节等。不同种类的鱼,其鱼体腔液的性状有所不同,但成分大致相似,含有多种酶类、氨基酸、脂肪酸、离子化合物、糖类、胆固醇、核酸以及微量元素等。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温度、盐度、酸碱度等超过正常范围,鱼会有应激反应,此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鱼体腔液以辅助器官的运转。所以,某些生理性积液在鱼体健康状态下存在,且量很少,对鱼的生长、代谢及繁殖等活动影响不大;但当鱼体受到病原体侵袭或其他原因导致组织细胞损伤时,鱼体腔液的生成量和所含物质可发生变化,部分物质可能具有毒性和致癌活性。 当然,如果被细菌感染,细菌会在鱼体内大量繁殖,这时鱼会发生炎症反应,产生大量鱼体腔液,即我们所说的“腹水”。这种因炎症刺激而产生的鱼体腔液,其含量增多并不说明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只是机体为了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而做出的自我保护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些寄生虫可以在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但是一般不会钻入内脏器官,也就不可能造成内脏组织的损伤。一般认为寄生虫导致的鱼体腔液增加与细菌引起的炎性反应产生的鱼体腔液增多有所区别,前者为淡黄色,后者为草绿色。
淡水鱼腹水基本没有传染给人类的病例,首先,鱼腹水的病原体一般为嗜水气单胞菌,该菌有致病菌也有非致病菌,其致病菌一般不会感染人。其次,非致病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可以通过处理不当感染人体的肠胃,引起肠胃炎等症状,这类细菌在我们的环境中普遍存在,大家也不必过分紧张,处理患病鱼类的时候,做好防护即可。
鱼腹水病的症状和病原分析以及治疗用药:
鱼腹水病的症状:
腹水鱼发病初期,食欲减退,但还摄食,继而停止摄食,常离群独游,游动呆滞无力,反应迟钝。腹腔内充满黄水(呈橙黄色透明状液体),腹部膨大,腹白内脏外露而死(一般死于夜间),腹水病由此而得名。该病症以死亡率,通常为 20%~30%,有时可达 50%以上,以 5 月—8月高发。发病对象,以鲤鱼、鲫鱼为主,其它鱼类也有发生。
草鱼腹水病的症状:
草鱼腹水病的外在症状与鲤、鲫鱼的类似,但腹腔内的腹水与鲤、鲫鱼的腹水有本质不同,草鱼腹水一般是由于草鱼的肠道内积聚过多的饲料和气体,当腹部内压过大时,肠道破溃,肠道内容物、内脏器官淤血后渗出的血液进入腹腔而致。因此草鱼腹水的腹水呈黄褐色甚至酱油色,有腥臭味。草鱼腹水病发生较急,一旦出现腹水,2- 3 天内即可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 90%以上,5 至 8月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