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打芯片作用是什么原因? “芯片”其实就是电子耳标,又称射频标识或无线标识。 动物芯片技术是一项国际前沿的养殖技术和生物产业。目前,已有近30多个国家开展这项技术并建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在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家禽家畜几乎都注射了RFID芯片。在日本,几乎所有水族馆中饲养的鱼类都注射了RFID芯片。在我国,已有部分企业引进了该技术,并在鱼、龟、兔等一些动物品种上应用。 但目前在国内,对该项技术的了解还十分有限,甚至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为此,本文拟就RFID芯片有关知识作一介绍。
1.什么是RFID芯片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由非接触式IC卡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物体无需物理接触,可远程识别目标对象;还可读取和写入电子产品芯片中含有数据。这些特性使RFID技术在移动通信、智能交通、防伪防盗、金融保险、物流管理、医疗仪器、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市面上一般的RFID芯片分两种,一种是可以读写信息的(RIFD标签),这种芯片类似U盘,可以修改里面存储的信息;另一种是不可以阅读及写入信息的(FIRD标签),这类标签一般用于追踪,无法改变其中信息。
2.如何给宠物打芯片 小宠们打完芯片,就像人类打了疫苗一样,有了健康的保障!不过很多主人会对这个“针”有疑惑。那么,宠物打针时,其实只是在皮内注射了一小瓶缓冲剂,而真正起作用的药物是被封存在芯片内的。当芯片被扫描仪扫过的时候,其中的药物就会被释放出来,起到作用。当然这个过程是完全无痛的哦~
赞同 2314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6/18 19:49:10 芯片注射在狗狗左腿根和腹部衔接处皮下,这个位置打针不疼,而且芯片也不容易偏斜到脂肪层过深的位置,这个位置比较容易在皮下找到芯片,当用读码器搜寻时,芯片和读码器之间产生感应电流,芯片才可以发射信号显示编码。芯片的外面有很结实的保护层,打进皮下后和皮肤组织结合在一起,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移位和丢失的。 由于植入体内的芯片是生物芯片,对人体及对宠物没有任何危害。 给狗狗做上芯片后,必须到当地区畜牧局或者动物卫生部门去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宠物主人姓名、住址、电话、宠物的性别、年龄、品种外貌特征、芯片编号等。这个是全国通用的,终身有效的,一旦给狗狗做了芯片,再想取出来重新做新的芯片,在畜牧局或者动物卫生部门也是不给做登记的,他们对做了芯片的狗狗一般只是做简单的检查,然后盖个章或者直接在本子上面做登记。
打完芯片后的狗狗,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执,如果你的狗狗丢失后,被人找到,带到有芯片读取器的宠物医院,一看芯片编号,上面的所有信息都有,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主人。或者有些狗狗很丑,就被一些抱回家,想通过做美容、染色、换项圈、喷狗宝等方式(做芯片一般不会做吧)让原来的主人找不到,现在有了芯片,怎么找回来还到原来的主人家,真的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给狗狗做芯片后,可以有效防止不法商贩倒卖或者将生病的宠物卖到宠物市场,如果做了芯片的宠物在规定时间内带到宠物医院做预防针和体检,还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检查。也可以减少动物疾病感染人类的情况发生。
做芯片后的狗狗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不要坐车,也不要下挂,就是不要让这个位置使劲,最好少遛或不遛,注意防寒、注意饮食,吃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宠物食物,这样打完针后有利于芯片和狗狗身体结合。做上芯片的宠物,到防疫部门去打预防针,会有很多方面的优先待遇的。
赞同 784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1/25 8: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