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苗单养好还是混养?

浦皓月浦皓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很多很逗的答案,都说要单养别混养。 单养真的很好吗? 为什么要单养呢? 因为缸小? 因为资金不足? 因为缺乏经验不敢尝试混养? 还是因为别人这样告诉你所以你也跟着这样做…… 单养真的很好吗? 对于鱼来说,也许是的——对于罗汉来说更是如此! 我曾经把一条刚买回来的罗汉单独放在一个鱼缸里,里面只有一个浮板(为了造景用),其他什么也没有。然后这条罗汉很快就把自己染红了,并且不停地冲击这块浮板。后来我把这块浮板抽出来,它就不停地冲我手,似乎是在向我索要这块“陆地”。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就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有人和我遇到同样的情况,原因是这条罗汉在玻璃缸里晕了——没有陆地(或岛屿)它感觉自己在水里漂流,所以感到不安和焦虑。于是我就找了一个泡沫块作为它的陆地,再次把它放回鱼缸,这次它很安静,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 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单养,那就是把我们带回到个体生物学的层次。而在现代动物行为学中,学者们更倾向于把群居动物的行为理解为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在研究动物群体行为的时候,不能忽略个体的作用;相反,在研究个体行为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群体的作用。

举个例子:在研究蜜蜂的社群行为时,我们不能说一只蜜蜂有了这种行为就是受其它蜜蜂影响的结果,也不能说只有集体行动才能体现出这种行为的存在。从个体水平来看,一只蜜蜂找到食物后返回蜂巢,把食物交给其他蜜蜂一起食用,这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而从群体水平上看,一群蜜蜂共同寻找食物,这也是一种个体行为,只不过是一种受到同伴影响的个体行为。

再举个栗子:在研究狮子群体的狩猎行为时,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狮子的作用:一头狮子发现了猎物,其他狮子跟随追击,这是集体行动;但同一时间内,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的狮子并不是都在同一个时间发现的猎物,而是每一头狮子各自观察、发现、追逐自己的猎物,只不过是它们的目标最终汇集到了同一个地方而已。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只考虑个体而不顾群体的话,我们很容易陷入机械决定论的窠臼——一切行为都是由于某一因素(如遗传基因、外部条件等等)决定的,而忽视了这些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互作用。

回到养鱼上来,如果我们仅仅因为鱼缸小就怀疑能否混养,那也是忽略了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可能。虽然鱼缸小会导致鱼类产生拥挤感,从而间接地影响鱼的身心健康,但是这并非绝对导致鱼生病或死亡的原因。如果说鱼缸小必须单养,那么恐怕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鱼缸是玻璃的,而一些鱼会有刮伤或咬破玻璃的危险——即使不是故意攻击。

党纡淇党纡淇优质答主

罗汉鱼分为猛性和非猛性,猛性罗汉需要饲喂活食(鱼虫、红虫、血虫、鱼虾等),而这些活食容易孳生病菌和寄生虫,所以单养更好。而非猛性罗汉,可以饲喂鱼粮,属于杂食性,这类罗汉可以混养也可以单养。在罗汉鱼成长期间,建议单独饲养,因为罗汉的性格比较暴戾,而且喜怒无常,如果和其他鱼混养,容易因自身情绪驱使把同缸鱼暴打而死,所以,建议罗汉成长期间,还是单独饲养的比较适宜。

罗汉鱼长到5厘米以上,且性格较为温顺,可以考虑和其他鱼混养,但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同缸鱼的体型不可超过罗汉鱼体型的二分之一。2、同缸鱼不可长得太丑,以免罗汉鱼看不过去就把你暴打成鱼干。3、同缸鱼不可太过胆小畏缩,过于神经质,以免罗汉鱼被你气死,典型的姜太公钓鱼——我还要钓个什么样的鱼。符合以上三个条件下,罗汉鱼就可以和其它鱼混养了,可以考虑和罗汉鱼混养的鱼有:虎皮、地图、孔雀、斗鱼、神仙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