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虫病是什么?

任志瑛任志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学名叫黑热病,又叫嗜酸性淋巴组织炎 由疟原虫(不是寄生虫)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 成虫期在人体内发育成巨噬细胞,在血中循环,并产生毒素引起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幼虫期为期4~6周,主要在血管和淋巴管内移行,侵入部位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皮损及淋巴结肿 大,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咳嗽、呼吸困难等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症状。

病程一般为3个月左右,如及时诊疗则可治愈,但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死率接近100%。该病在我国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流行,近几年随着移民的增加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2]。 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急性期、迁延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一、急性期 起病较急者,可有高热(可达40℃以上)、畏寒、寒战,全身酸痛,剧烈而持久,常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二、慢性期 起病缓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食欲缺乏、疲倦等症状,体征极少且不明显,此期为潜伏期,持续时间约1~3周不等。三、恢复期 多发生在病程的末3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逐步缓解,皮肤损害开始消退,淋巴结缩小。四、后遗症期 少数病例可遗留面部对称性紫癜、脱屑,尤其是鼻部、颊部可有色素沉着,颈部、上胸部、腋下等处可见增生肥厚、界限不清的疣状乳头,或四肢远端关节周围散在斑点状色素沉着,严重者发生皲裂。

目前无特殊药物能杀灭黑热体,治疗原则为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防治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抗疟药、氯喹、阿糖腺苷、甲氨蝶呤、苯巴比妥,合并应用多种抗生素。对反复发病、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进行骨髓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应尽可能切除以利于治疗和预防复发。

詹晓小詹晓小优质答主

焦虫病,又叫做皮蝇焦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红虫病、红皮肤,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原虫类寄生虫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牛、羊体上的传染病。在牛羊养殖业中时常发生,对牛羊正常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

临床症状:

病牛食欲和精神明显减弱,大部分病牛卧地不起,起立困难,体温升高,一般在40°-42°左右,面色通红,脸部水肿,鼻孔流水,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牛的胸腹股沟和四肢下端常常出现紫红色出血点,病情严重的病牛,腹胀、拉稀、粪便中常夹杂血液。有的病牛出现神经症状,前腔静脉血液呈红葡萄汁样,少数病牛出现黄疸。该病的病死率在20%左右。

病症特点:

该病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一般在4-6月和10-11月为该病暴发高峰期。该病的发病周期比较长,从病牛发病到病愈或病死大约需要30天左右的时间。该病的具有明显的病原携带和隐性感染特性。

防治措施:

对病牛要实行抓早、抓小、抓苗子的治疗原则。当牛群有少数牛发病时,要立即将其进行隔离治疗,并对没有发病的牛群进行药物预防。

西药治疗:按每公斤体重注射5%磺胺嘧啶钠3毫升,同时注射生理盐水50-100毫升,一天一次,连用3-5天,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2各5毫升,注射液10毫升,一天一次。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成年牛每次注射20-40毫升,犊牛首次注射每公斤体重注射1毫升,一日一次。也可使用10%芸苔素内脂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01毫克,皮下注射,每天一次。

中药治疗:方剂为青蒿18克、鳖甲18克(先煎)、红花9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生地15克、知母15克、玄参15克、秦艽15克、甘草6克、白芍15克,加水适量,煎煮两次混合后,早晚两次喂服。也可使用市售中药注射液剂型,方法是黄芪甲甙注射液10-20毫升,注射用血乐注射液3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同时内服清营汤加减方。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牛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定期消毒牛舍,及时清除粪便和饲养管理的残留物。

在春秋季的4-6月和10-11月的发病高峰前一个月,在牛群饲料中添加预防量的磺胺类药物,或用每10千克体重用生地10克、甘草5克、蚤休3克、黄芪10克,加水500毫升,煎汁,候温一次喂服,每天一次。同时还要对牛进行免疫注射疫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