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是白色的怎么回事?

巩敏巩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病情分析: 你好,从你提供的照片上来看,你的舌苔白且厚,如果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很可能是体内有寒湿的表现。如果有口干、口苦等症状出现的话,说明体内热重于湿;但如果只有舌苔白厚,没有其他自觉症状,说明体内阳虚生寒明显。 建议你首先在饮食上注意清淡饮食,不要过食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其次可以找中医开些中药汤剂来进行调理。最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 指导意见: 如果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平时应注意休息,戒烟戒酒,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1. 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绪乐观对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缓解疾病的症状至关重要。 2. 少吃生冷食物,少吃海鲜类食物,如螃蟹、虾等。食用肉类及豆制品要彻底煮熟。

3. 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瘦肉等,以补充由于发热造成的机体消耗。

4. 多饮开水,增加尿量,加快毒素的排泄。

5. 多吃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6. 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受凉而导致感冒复发或者加重

冼婧格冼婧格优质答主

中医对舌苔形成的认识有一定科学性,但仍比较原始和肤浅,无法给予完全而圆满的解释。许多研究表明,舌苔的绝大部分成分来源于脱落的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唾液腺、舌下腺和味腺的分泌物,少数成分来自渗出到口腔的炎性渗出物及涎液中的细菌、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是正常人或疾病过程中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医学所谓的厚腻的“浊垢之物”,其实质是病理情况下细菌增生、炎性渗出增多、大量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和淋巴细胞的浸润所致。中医学所指的许多所谓“苔垢”其实是致病菌和炎性渗出物的凝聚,而非正常“津液”代谢所产生的。

正常人舌质淡红,舌苔为微黄、微白的薄苔。病理情况下则可出现厚苔、浊苔,苔色可呈白、灰、黄、黑等外观。舌苔变化的色泽和性状可以反映病情的轻重、病邪的性质和消长,以及正气的盛衰情况。病理情况下苔质和苔色有如下变化:

厚薄异常主要反映邪气的轻重。苔质增厚,常由过食煎炸厚味食品,或痰浊内蕴、湿热、食积等留恋不解,不能外达于舌面而引起,邪自内生者,内厚外薄;外邪渐结内里者,外厚内薄;中焦湿浊初盛者,中心厚,边缘薄。薄苔未必全是病态,但若过于透明者,则为胃阴枯竭之象。

润燥异常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存亡。舌苔失去舌面津液的润泽则枯躁,是津液大伤、气血枯燥的象征。舌苔过于湿润,常见于痰饮、潮热或表邪未尽之体。正常白苔应具有柔润、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特点。如颗粒粗大而疏松,则易剥脱,为气血不足、胃气匮乏之“地图舌”。

色泽异常主要反映脏腑的阴阳气血的消长和邪气的性质。白苔一般为表证、寒证;黄苔一般为里证、热证;舌苔由白转黄提示疾病由表入里、邪热渐盛;由黄转白提示里热渐退、胃气复苏。黄苔中见黑苔提示寒盛格阳、热盛伤阴。舌苔无根(紧贴舌面,刮之即净)为胃气衰败、津液枯涸之象征。如新病骤见黑苔或全舌呈现黑苔,提示病情骤变、瘀热极盛、胃阴枯竭,预后严重。正常人可以见到薄白或薄微黄之苔,苔色应具有明亮、清润、鲜艳的特点。

此外,中医学家还认为舌苔的致病因素还有“胎寒”、“胎热”之说,如素体阳虚者易于生“寒痰”之厚腻舌苔,素体阴虚者则易于生“热痰”舌苔。这种说法有一定临床根据,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作为临床诊病的依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正常舌苔的形成与消化系统功能状态、水液代谢是否平衡、舌部味觉功能正常以及全身营养状况良好等有关。病理舌苔的形成是全身或局部病变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水液代谢失衡和味觉发生异常乃至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全身性营养不良等引起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